他遇上了 原地等候的好心人
就此而言,尽管每个人都具有仁的潜质,但在表现层面单靠个人自觉意识并不能保证人人都能践行仁。
看一看在人类已有数以亿计艺术品的背景之下,今人仍在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不断创造新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电影电视、音乐歌曲、图画雕塑……的事实,就能立刻明白这是一个无可怀疑的判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在性质和功能上不会出文化其右。
因而中国传统哲学对人的报答力,应该说与古希腊哲学一样,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殆尽的。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活技术,虽然其最初的发生和发展均与科学理论无涉,但越到后来就越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支撑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现代以来出现的技术,如蒸汽机技术、电动机技术、汽车技术、飞天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激光技术、原子能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基因技术等等,若无科学理论研究作为后盾,根本就不可能被发明创造。据此而论,艺术乃是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抒发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或感受。[3] 不过新近的语言文字比较研究告诉我们,当代西人对自己的字母文字也有猛烈批判,并且也有对象形文字的图形至上论推崇。传统中国哲学主要存在于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儒道释三家的学说之中,但先秦其他诸子百家的学说也是不可略过、不容忽视的内容。
6、关于中国传统艺术 这里所说的艺术,不是指与文学相提并论的艺术,而是指将文学也包括在内的广义艺术。文化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刚才谢老师作为主持人的开场白,我听他的口气,是希望我和何老师吵起来。
人们通常以为现代性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但也有个别人走火入魔了,一做就做成了原教旨主义的儒家。但他的工作的基本方向,我觉得是正确的,代表了未来的方向。我就讲这些吧,谢谢各位。
我们哲学界一些人老是喜欢玩概念,完全忽略社会生活及其历史,因此缺乏历史哲学的视野。最早的一次是金朝、元朝,然后又是清朝,最近的一次就是日本。
另外一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现代化和现代性?现代性(modernity)和现代化(modernization)的模式不是一个概念。不光是他,现在儒家有一批朋友想创教。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要谋求未来中国的现代化模式的话,在我看来,它不应该是中华帝国的模式,而应该是、而且必定是名副其实的共和的模式。对此,我的判断是否定的:它显然不是中国未来可行的方向。
启蒙承诺是什么?就是人的解放(the emancipation of man)。[⑤] 黄玉顺:《当今儒家的创教与干政及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问题——在联合国总部纽约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的点评发言》,《当代儒学》第4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今天,一些知名的儒者,很原教旨主义地反西方、反现代文明,虽然人数不算很多,但是能量很大,可是他们动辄引用西方某某人的观点来证明自己,我觉得这是非常吊诡和好笑的事情。那是当时的国民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签字同意、一致通过的宪法。
《自由主义儒家何以可能》,《当代儒学》第10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人们常说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实,多民族——nationalities是一个前现代概念,而国家——nation才是现代性概念。
四、答听众问 刚才最后提问的那位同学谈到,陈明先是搞公民儒学,后来搞公民宗教、儒教,这个问题,我简单谈一下。当然,我自己不做这个工作。
我一直感到很郁闷:我们中国的学者始终没有自己的问题意识。我这些年来所做的工作,包括建构生活儒学[17]、中国正义论[18],就是想寻求儒学的现代性转换,也就是想寻求一种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我把他们的现代化诉求和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观念转换做了比较,发现: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有两个特征,一是继承、而不是彻底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即所谓二希传统。那么,中国未来到底应当是什么样的现代化模式呢?我是说不出细节来的,我不是算命先生。也就是说,传统的儒家所起的作用,是通过社会制度规范的设计,为社会各界、包括各种宗教提供一个平台、一个框架。大家都是做哲学的,要理性一点。
当然,谢老师的一些具体的观点,我可能不是很认同。在现代社会,一个族群的最根本的制度设计,就是宪法。
另外一个方面,我也会谈到基督教的问题,包括儒家对基督教的认识问题。现代性是一元的,是人类社会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必然的、也是应然的要求。
而现代性却是它们的一元的本质,这涉及历史哲学的问题。只是到了21世纪以来,才出现了一些比较奇怪的思潮。
[21] 参见黄玉顺主编:《庚寅儒教问题争鸣录》,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谢文郁教授比较特殊,他既是基督教的,也是儒家的。诸位听了我这个报告以后,可能会觉得和你们所了解的儒家不同,我这个儒家比较另类,呵呵。当时的社会政治格局,和英国《大宪章》时代的格局有类似之处。
[23] 参见黄玉顺:《论儒学的现代性》,《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6期。《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当然,今天中国的思想界、知识界,对现代化是有不同看法的。一个方面,我会讲到儒家的一些观念。
当然,那部宪法本身也有一些问题,甚至具有一定程度的国家主义倾向,那是由当时中国的具体背景所决定的。我们看整个西方的那些先发国家,比较一下他们的现代化模式,差别确实很大。
确实,儒家尽管具有某些类似宗教的功能,但总体上并不是宗教。干政是指的儒家的政治哲学。现代性观念的产生,它的社会基础就是城市的繁荣、市民生活方式的兴起。我现在谈的这个康有为,当然不是目前学界康党讲的那个康有为。
二、儒家的出路是儒学自身自觉的现代化转型 第二个大问题,是讲儒家自身的问题。这跟西方目前一些学者对现代性和启蒙的反思有关。
王门的泰州学派,反对束缚人性,完全是个体性、现代性的立场。[24] 参见黄玉顺:《制度文明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孔子的诸夏无君论》,《学术界》2014年第9期。
目前,作为一个儒家,我特别担心的是儒家被两个东西所裹挟,这两个东西在目前是非常强大和极其危险的,提醒大家注意:第一就是极端的民族主义。我很多年前就写过一篇文章,谈中国的自由主义为什么不成功。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